做关爱生命的事业,做中国人的健康卫士
——专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 81班校友、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
前言
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,生物制药已成为侦破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:所谓生物制药,是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的方法,如利用转基因玉米生产人源抗体、用转基因牛乳腺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等。生物制药行业前景广阔,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,它将广泛用于治疗癌症、艾滋病、冠心病、贫血、发育不良、糖尿病等多种疾病。医药上已应用的抗生素绝大多数来自微生物,如维生素、红霉素、洁霉素等,注射用的青霉素、链霉素、庆大霉素等。
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,生物医药产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,大量药物专利到期、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,使得生物医药产业在研发模式、商业模式、产品形态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。
而成立于2011年1月25日的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,即是新型现代化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的代表。这家坐落于泰州市国家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(中国医药城)的企业,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,主要致力于肿瘤、麻醉、心脑血管、能量用药、神经用药、基因药物及诊断试剂盒等医药领域的研发,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与销售。
2013年7月,公司获江苏省发改委批准组建“江苏省营养药物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”,2013年9月香菇多糖原料药车间成为中国医药城首家通过了新版GMP认证的企业, 2015年升级建立中国首个国家级的能量营养药物工程中心。每一项成绩的背后,都倾注了盈科人“关爱生命、造福人类”的崇高的理想和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。
这所有的成绩背后,离不开一个人,他就是一手成立了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,在医药界拥有二十余年的行业经验,有着极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、精准的判断力、卓越的管理能力及专业行业知识的董事长李海先生。
作为企业的掌舵人,同时也是光华管理学院EMBA81班的校友,他的创业经历是怎样的?他眼中的企业竞争之道是什么?盈科的未来发展之路在哪里?光华的读书经历对他经营企业和自身带来了怎样的改变? 带着许多的问题,《北大光华》杂志与李海先生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。
做关爱生命的事业
《北大光华》:您什么时候进入医药行业的?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领域进入?
李海:我是中文系毕业的,毕业后做了一年半的财经记者,后来在市团委从事了一段行政工作,在工作中我就感觉到机关里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不太适合自己,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。后来就想要不要自己做点事情?当时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做红酒,一个是做医药。1996年初,红酒在国内刚刚兴起,喝红酒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,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。另一个选择是做医药,我做财经记者的时候,对医药行业多少有所了解,那时医药行业每年就有20%的增长率,做一个医药代表,每个月能赚到5000元的工资。所以二者比较起来,我最终选择了进入医药行业。而且想要从事医药行业,也是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,这是个不受经济环境影响的行业,不论战争,不论生老病死,无论你有钱没钱,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,而且每个阶段都会需要。
现在经济下行的厉害,但是医药增长今年上半年是13.5%,远远超过了正常的7%。前15年中国的医药始终保持在以20%左右的速度增长。现在表面上是增长放缓了,实际是规模变大了。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医药才3000亿~4000亿元的规模,现在已经将近2万亿元了。
我从1996年开始做药,是从销售开始的,先是开了一家销售公司。在中国,任何一个行业,凡是做大的,包括联想、华为这样的企业,都是从做销售、做代理,到做研发、h进而生产这样的路子,这是不能回避的。
在2002年之前,中国是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医药研发生产领域的。2003年之后才逐渐放宽了政策,在那之后我成立了研发公司,2004年成立了医药销售公司,通过销售赚取了第一桶金,因政策的限制不能去建药厂,只能从研发开始,做研发,做报批,逐渐地开始接触建厂,到了2011年,时机成熟了,就成立了制药企业,到现在,算一算从事这一行业也有近20年了。
到了2013年,我收购了第二个药厂,就是过去老的江苏宿迁制药厂,现在叫大洋制药厂。这样在江苏就有了两个药厂,然后研发在石家庄,广东是负责整体销售。在上海、江苏,还有三个实验室。
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。未来一段时间,中国生物、生化制品行业将依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,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了希望,我是非常看好中国医药产业前景的,同时,我也希望通过盈科人自己的努力,一方面能够提升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,最重要的是让盈科真正成为“关爱生命、造福人类”的健康卫士。
《北大光华》:盈科有一个“五年品牌塑造,十年行业领先”的发展目标,到今年已经第4年了,您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,很多主流患者都知道香菇多糖,而知道香菇多糖的,必定就知道盈科生物,那是不是说盈科在品牌塑造这个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呢?
李海:我们盈科在泰州乃至江苏已经是非常好的企业了,盈科是整个中国医药城的代表,此前通过国家发改委的能量功能实验室的建立,又进一步扩大了我们的知名度。
我们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和独立的医药研发公司(石家庄一科医药科技有限公司),拥有多个配备完整而先进的实验室(配有高效液相色谱仪、紫外分光光度仪、熔点仪、电位滴定仪、非水滴定仪、自动压片机、溶出仪、崩解仪、冻干机、旋转蒸发仪、冷却液循环装置等仪器设备)。我们现在主要致力于肿瘤、麻醉、心脑血管、能量用药、神经用药、基因药物及诊断试剂盒等医药领域的研发,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与销售。我们正在报批新一代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剂,该生产技术将打破国外企业对该品种的市场垄断地位,实现该品种国内产业化生产,提升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。
我们正在开发的一类新药银杏内酯B注射液已完成临床前研究,目前正在进行临床批件的申报工作,此项技术是中药注射剂领域的一大重要创新和突破,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。香菇多糖注射液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重点品种之一,与正在报批与开发的脂肪乳与能量系列产品,都属于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主导品种。
这五年,我们在产品研发及生产方面,脂肪乳系列品种在市场上已经有八九个品类,相当于全球所有外企拥有的产品总和。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的时候,一系列的围绕脂肪乳系列的产品品类和生产规模做到全国前两位,长期来说,我们目标是成为世界三强。就目前来讲,脂肪乳系列有500亿元的市场份额,国内的90%的市场都被瑞典、美国、德国还有荷兰这四国的药企垄断了。我们的目标是,2018年,从品源上做到国内第一,然后再经过3~4年市场的销售,在2025年,做到市场上销售第一。就脂肪乳系列产品这块我们估算了一下,到2025年应该是1千亿元的市场份额。
为什么我们有这个自信能够做到,因为脂肪乳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是有难度的:一个是技术设备的问题,一个是研发的问题。从技术设备上来说,我们的包材都是德国特制的,国内的原料本身存在原料不过关的问题,再一个生产的工艺也不过关,我国的大多药品还是处在一个低端仿制的阶段。脂肪乳这个品类准入门槛非常高,中国人真的做脂肪乳产品的研发,也就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,上海的一个研究院的院士在研发,后面是谢宝源老师,他是中国脂肪乳第一人,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合作研发,这位老先生已经80多岁了,他一直在关注我们,一直是我们的技术总顾问,所以我们的技术观念是嫁接在前人研发成果上,再由我们来逐渐发扬光大的。
科技创新源于浩瀚的梦想
《北大光华》:所以盈科的竞争之道在于创新和研发?
李海:对,我们一直坚持的就是做高端研发,做有质量的研发,我们不做重复、低端的事情。
盈科在石家庄有自己的研发队伍,石家庄有中国最大的药厂华药,它是中国制药的起源,我们将研发团队设立在石家庄就是为了吸纳当地的人才,做我们自己的研发。其次我们在泰州有一个能量工程实验室,这个工程实验室,除了本身的工作人员,我们跟上海医工院,跟药科大学都有长期的合作关系。第三是我们在南京跟医药大学共同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,同时我们在广州也建了一个联合实验室,每个地区的侧重点不同。
我们的技术人员力量雄厚,同时与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校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,如中国医药工业研究院、中科院生物所、中国药科大学、沈阳药科大学、南京中医药大学、中国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、军事科学院等,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。
目前来说,我们每个项目的研发投入都是在5000万元以上,研发成本是相当高的。我们盈科的设备都是以进口于德国、日本为主的。
《北大光华》:您考虑过未来关于盈科上市的事情吗?
李海:盈科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,我自己算了一下,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这5年的时间,首先要保证每年的营业额进入全国前五名,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。
在中国,每年能做到翻一番的医药企业是很少的。但我们做的这个脂肪乳系列产品,目前在整个药品市场上是利润比较高的品类,所以说国内,包括国外,我们还是围绕这个市场去研发销售,希望经过5年以后,把市场继续做强做大,这个优势对于盈科来说是全球性的。
盈科的上市,计划是在2019—2020年,我们不急,因为上市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,第一年上市以后,作为一个公众募资,一切都要受到监管,但是上市的好处就是大量的资金能够投入到研发和销售网络,还有异地并购,就有了大量的资金运转,这是我们考虑到的,因为我们现在每年的收入和利润,从现在的研发来讲,小规模的并购可以,要是有十几亿并购的话,那肯定是要通过上市的渠道来进行并购重组。
做民族企业而不是家族企业
《北大光华》:在中国,很多的企业中都有二代接班的传统,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?
李海:我自己不一定非要二代接班,咱们中国人是有二代接班这个理念的,但西方人不是这种理念。我考察了全世界的制药企业500强,前15名的药企只有一个是家族企业,其他都是基金公司在管理。我想说的是,盈科发展到2018年以后,也应该做一个工程企业,利用社会资源来优化企业发展,现阶段我的任务是把企业做大做强。
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,中国的企业,尤其是真正的民营企业做得很好的,现在还没办法验证,因为改革开放到现在总共也只有30余年,当然我们不可否认30年前有很多的优秀的下一代继承了企业,但是大部分的企业,就像中国的朝代一样消亡更替着。我认为在中国做企业,特别是在现在企业管理上,应该抛开家天下的思维,虽然开始的时候一定要独裁,没有独裁就没有发展,但企业做大了以后,我认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。
不做家族企业,要做民族企业,这是我一直想做的。为什么西方人,像比尔·盖茨,他们那么多钱可以捐出来,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几个企业家能够做得到。因为中国当代的企业家都是老派的企业家,都是家天下的概念,这跟国外的企业家差别还是很大的。像索罗斯、比尔·盖茨那样,把财产都捐出来,供社会使用,我觉得我们70后这一代人,以后会往这个思路上转变,这是我个人认为的。我个人的想法,最终是想做成一个民族企业,而不是一个家族企业,这样企业才能持续下去。
《北大光华》:说回光华,您为什么会想要来光华读书?
李海: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,我都是凭着自己的悟性去做的,从来没有系统地条理性地去学习,虽然我本科学习中文,研究生学的行政管理,但是跟企业管理其实还有着很大的区别。财务上是我弱项。所以我希望通过读光华,一方面开阔自己的视野,另一方面,通过系统的学习,把工作中模棱两可的问题梳理清楚,对自己的战略观、大局观,以及整体的规划有一个显著的提升,也希望在品牌建立、危机处理等一系列的方面,能够得到很大的益处。